文学语言和饮食文化中的猪
发布时间:2022-06-30 00:24:47
阅读:次
来源:声卡厂家

文学语言和饮食文化中的猪
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,有猪入门,百福臻之说。逢年过节,贴上肥猪拱门的窗花,在烘托节庆氛围的同时,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。作为华夏先民最早驯养的动物,作为传统生活中最主要的肉食资源,猪在满足人们口粮之需的同时,它的影子也出现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、社会习俗、语言艺术等诸多方面,成为影响中国人生活最重要的畜类之一。
文学语言中的猪
猪八戒是明代吴承恩所著《西游记》中的重要角色。它本是天宫的天蓬元帅、太上老君的记名弟子,因调戏霓裳仙子被逐出天界,最后错投了猪胎,被唐僧纳入门下,协助他西天取经,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。猪八戒性情憨厚,力气大,贪女色,爱占小便宜。关于它的原型,有人说它源于神话传说,有人说它影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,也有人说它源于佛教信仰,人们众说纷纭,不一而足。
猪八戒的形象不只出现在古典小说中,也出现在民间叙事中。甘肃酒泉有一则传说讲,猪八戒在酒泉县下河清乡沙漠深处的高老庄招亲。招亲之后,他镇住了当地作恶多端的黄风怪,在沙漠中种草植树,用猪嘴拱出水塘为了纪念他,当地百姓在高老庄附近筑出土台,名为拜帅台。在民众的叙事中,天蓬元帅俨然成了文化英雄。
自古而今,猪有许多别称,如刚鬣亥氏乌鬼糟糠氏黑面郎乌将军天蓬元帅,等等。唐代诗人杜甫有家家养乌鬼,顿顿食黄鱼的诗句,其中的乌鬼指的就是猪。猪之所以被称为乌鬼,宋人解释称:川人嗜猪肉,家家养猪,每呼猪作乌鬼声,故谓之乌鬼。不只猪有别称,猪身上的各个部位也有一些地方性称谓:在江西,猪头称神户,猪舌头称招财,猪耳朵称顺风;而在浙江,猪头称利市,猪舌头称赚头,等等。
TAG标签:
松果体囊肿病人的饮食宜忌诱发阴道炎的发病原因是什么
什么措施可预防左房扩大
怎样治愈肥胖症患者